山东成人高考专升《大学语文》冲刺班--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屠格涅夫
C.契诃夫
D.莫泊桑
[答案] C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中最常见、最简单直接的题目类型。安·巴·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的创作成就而著称,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发展了俄国的短篇小说艺术,并将其推向了世界。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以擅长刻画人物性格和细节描写而著称。
[错误防范] 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美名。
2.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论证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 D
[解题指导] 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往往都是有的放矢的,而议论又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因此,作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何部分作为反驳的对象,而驳论也有几种方法:可以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驳论点就是反驳别人观点的片面性或错误的观点。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就采用了驳论点的方法。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王安石在回信中针锋相对,对这几项指责都一一予以驳斥。
3.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 B
[解题指导] 孟子善设机巧,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
4.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传记
B.奏章
C.文论
D.史论
[答案] D
[解题指导]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写成的一部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写的一篇序文,也是一篇史论文章。伶官:封建时期称演戏的人为伶,在朝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宠幸伶人,以致乱政败国。《伶官传》就是欧阳修为伶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所写的合传,记述了他们败政乱国的史实。“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清沈德潜评论此文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5.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
A.郭沫若《炉中煤》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闻一多《发现》
D.屠格涅夫《门槛》
[答案] B
[解题指导] 在《再别康桥》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丰富,但诗人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通过明喻和暗喻等手法,既丰富了诗的含义,也含蓄、简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华丽、言简意深、意象鲜明,音调柔美,呈现出一种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6.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 A
7.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A.柳永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答案] C
[解题指导]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颍考叔
D.公子吕
[答案] A
[解题指导] (郑)庄公寤生,姜氏恶之,爱共叔段,后来又帮助共叔段夺权,从而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而颍考叔和公子吕都是郑庄公的臣子,不是庄公的兄弟。
9.李斯《谏逐客书》上书的对象是
A.秦
B.魏王
C.楚王
D.齐王
[答案] A
[解题指导] 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章。本文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即秦统一前16年。那时秦王为统一天下,采取连横之策,远交近攻。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则首先受到威胁。于是韩国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入秦,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即“郑国渠”),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秦无力东征。水利工程一修就是十年,快竣工时被秦察觉。秦王大怒,下令逐客,驱逐一切来自异国的客卿。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逐之列。这时李斯入秦也恰好十年,十年的苦心经营,李斯如何能甘心?于是他在被逐途中写下这一奏折。秦王读后,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官复原职,并立即废除了逐客令。
10.王实甫《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最怕张生
A.文章福不齐
B.停妻再娶妻
C.鱼雁无消息
D.异处栖迟
[答案] B
11.《饮酒》(结庐在人境)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陶渊明
D.曹操
[答案] C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饮酒》(结庐在人境)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隐,此后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饮酒》二十首就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及人生问题的思考。本篇为其中第五首,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曹操《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之句,李白也爱饮酒。如不注意,容易选错。
12.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
A.性格
B.物质
C.处境
D.精神
[答案] D
[解题指导] 《论快乐》一文主要论说了中西方对于快乐的理解,阐述了快乐是人类努力追求的一个人生目标和希望。文章通过对于快乐的特点和本质的论说,阐明了“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和“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
13.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使用“常山蛇阵”的比喻,是为了说明
A.安排的道理
B.选择的道理
C.立意的道理
D.构思的道理
[答案] A
[解题指导] 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一文中说,选择之外,第二件要事就是安排,就是摆阵势。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首尾呼应的阵法,简称“常山阵”。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用兵家“常山蛇阵”的比喻,是为了生动地说明“安排的道理”。
14.在《宝玉挨打》中,贾政狠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与琪官交往
B.宝玉同情跳井的金钏
C.贾环挑拨是非
D.宝玉鄙弃仕途经济
[答案] D
[解题指导] 贾宝玉是荣国府贾政一系唯一的嫡传独苗,他被视为这个家族的理想继承人。在他身上,寄托着这个家族的巨大希望。为此,从家族的利益出发,父亲贾政曾设想为宝玉安排一条“仕途经济”的道路。但宝玉却“行为偏僻性乖张”,厌读“四书”、“五经”。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在贾政看来,宝玉的所作所为已与这个家族的期望和初衷相违背。怕有辱先人和家族的名声,他决定教训这个“不肖子孙”。
15.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答案] B
16.杜甫《蜀相》“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前一句是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三顾频烦天下计
C.拔剑四顾心茫然
D.出师未捷身先死
[答案] D
[解题指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含杜甫本人在内。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篇的点睛之笔是
A.古道西风瘦马
B.小桥流水人家
C.断肠人在天涯
D.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 C
[解题指导] “断肠人在天涯”是《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点明主题:游子思归,倦于漂泊。
18.“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 借代
B.比喻 夸张
C.对偶 夸张
D.对偶 拟人
[答案] C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此句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描写女主人公崔莺莺在与恋人张生分别时刻难舍难分的痛苦心理,上下两句字数相同,结构一致,构成对偶。描写人物时又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在分别时刻形容消瘦憔悴。
19.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冯谖客盂尝君》
B.《诗经·卫风·氓》
C.《国殇》
D.《陌上桑》
[答案] B
[解题指导]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中辛苦操持、忍受屈辱的痛苦,表现出女主人公婚后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和前途渺茫的悲惨心情。
20.下列各句中,带点的“于”字表被动意义、可译为“被”的是
A.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C.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D.(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答案] A
[解题指导] 他那忠诚老实的品德确实得到了天下士大夫们的信任和称赞。
二、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2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厌:
[答案] 满足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全句的意思是“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厌”在句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翻译为“满足”。
[错误防范] 注意此处“厌”不要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讨厌、厌恶。
22.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币:
[答案] 聘礼;礼物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冯谖客孟尝君》。全句的意思是“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贵重的财礼,百辆车子是显赫的使节,齐国大概听说这件事了。’”“币”在句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翻译为“聘礼;礼物”。
2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
[答案] 使……成就功业
[解题指导] 业,作动词,使动用法。此句出自《谏逐客书》。全句的意思是“现今却要抛弃百姓,用被抛弃的百姓资助敌国,驱逐客卿,用被驱除的客卿成就其他诸侯国的大业”。“业”在句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翻译为“使……成就功业”。
[错误防范] 注意词性的变化。
24.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仅:
[答案] 将近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全句的意思是“开始守睢阳的时候,士兵将近万人。”《说文》段玉裁注:“唐人文字,仅,多训庶几之几。”“仅”在句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翻译为“将近”。
[错误防范] 此处容易在翻译时出现错误,容易错译为仅仅。
25.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讲:
[答案] 讲求;提倡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礼记·大同》。全句的意思是“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26.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疾:
[答案] 快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侯方域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马伶传》。全句的意思是“等到演唱到一半时,演唱符合节拍,讲究声律,音调高低快慢,两台演出都很好”。“疾”在句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翻译为“快”。
27.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谢:
[答案] 问
[解题指导] 此句出自汉乐府《陌上桑》。
[错误防范] 不翻译为感谢。
28.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
[答案] 错过;拖延
[解题指导] 本篇选自《诗经·卫风·氓》。愆(qiān)期:错过了期限。指拖延了婚期。愆:过失,过错。
29.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援:
[答案] 拿着
[解题指导]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国殇》。
30.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
狂飙:
[答案] 暴风
[解题指导] 本文选自冰心散文《往事》(一之十四)。
三、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31.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君将若之何:
[答案] 您将对他怎么办?
[解题指导] 若之何,是古文中的固定句式。若,动词,对付,处置;何,疑问代词,怎样。若之何,就是“怎样处置它?”,可以简单译为怎么办?
32.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丘未之逮也:
[答案] 我没有赶上那个时代。
[解题指导] 古代汉语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则宾语前置,这是一条特殊的常见常用的古代汉语语法规则。例如:《诗·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子不我思”,现代汉语即“你不思念我”。因此答对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一语法规则,这句话就可以正确翻译出来。
33.(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之谓也:
[答案] 说的就是我呀。
[解题指导] 是宾语倒装句。根据宾语倒装句的语法知识就可知道,“之”在此是宾语倒装的标志,复指宾语“我”,“我之谓也”为“谓我”的倒装。
34.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度义而后动:
[答案] 考虑这样做是适宜的然后采取行动。
[解题指导] 考虑到这是合理的才付诸实施。度:考虑,斟酌,作动词用。义:这里是合理、符合原则一类意思。
3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积于忽微:
[答案] 灾祸经常从细微小事累积而成。
[解题指导] 忽微:忽和微,古代两个极小的度量单位名。这里是细小的意思。
四、分析题
(一)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3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
[解题指导] “假如我是一只鸟”,不是简单的形象比附,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虚拟。以鸟的种种愿望来表达诗人内心对祖国诚挚的爱,委婉的抒情手法中融会着诗人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排列意象来表示自己歌唱的内容。诗人内心强烈的激情使意象充满了生动丰富的内涵。联系诗人写作的年代,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所展示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的悲壮年代。但诗人并未因此而绝望,他在黑暗中仍满怀希望,所以黎明是“温柔的”。“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巧妙地借用鸟儿自然、被动的结局来表现诗人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最后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和爱国之心。
37.“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前者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后者象征中国人民不间断的反抗和斗争。
[解题指导] 如果脱离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去鉴赏诗歌,那是毫无意义的。有些诗歌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好理解。我们就可以从诗歌的写作日期去联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结合诗歌中描写的内容进行思考。联系后面的写作日期“1938年11月17日”去思考。1938年,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中国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8.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 前一部分借鸟儿的歌唱间接抒情;后一部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
[解题指导]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前一部分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后一部分自问自答两句写得朴实平易,这“泪水”里,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胜过千言万语。
(二)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草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39.在这段文字中,郭橐驼所总结的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解题指导] 《种树郭橐驼传》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郭橐驼种树贵得树之天性。
40.从全文来看,作者以种树为喻表达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 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解题指导] 文章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
41.《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属于何种体裁?
[答案] 寓言性的传记散文。
[解题指导] 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章。
(三)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42.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景象?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答案] 赛龙舟 场面描写
[解题指导] 《箱子岩》主要写作者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重点写的就是第一次游览箱子岩时所看见的五月十五端阳节赛龙舟的激烈场面。在具体描写赛龙舟的场面时,又采取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3.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描写的?
[答案] 河中与岸上
[解题指导] 首先写河中三只龙船上青年桨手的动作。其次写两岸观众呐喊助威的情景。
44.这段文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 热烈欢腾
(四)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树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5.这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
[答案] 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解题指导] 使民以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是“王道之始”,是使民加多的基本措施。
46.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说理方式?
[答案] 连锁推理
[解题指导] 所谓连锁推理:是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第一层,若能植桑养畜,使民以时,就可以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温饱解决之后,若能进行精神教化,就可以实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二层,若能富而教民,就可以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第三层,若能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就可以得出结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7.这种说理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层层推进,环环紧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五)阅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48.这篇文章可分为4层,请用“‖”号标出。
[答案] 第一层到“脱于虎豹之秦”;第二层到“岂足以言得士”;第三层到“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其余为第四层。
49.请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
[答案]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解题指导] 见第50题解题指导。
50.这篇文章属于立论还是驳论?
[答案] 驳论
[解题指导] 运用论据驳斥对方错误言论的论证过程,就是驳论。如《读孟尝君传》,为了批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写道:“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作者用“不然”转入假设的反面来论证,因为孟尝君已“擅齐之强”,只要再“得一士”,他就“可以南面而制秦”,但结果孟尝君仅仅是“脱于虎豹之秦”而已,算不得什么成功。可见,他门下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士”一个也没有。
五、作文
51.题目: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和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凡事情要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远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在我国,古人就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古乐府诗《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再如,古代的一副对联“厉兵秣马备不懈;枕戈待旦防未然”,意为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做到常备不懈;头枕武器,等待天明,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说,危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一个投入使用的存有易燃品的仓库,随时存在发生火灾的风险。一个建设中的项目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例如近期国家建立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从法律和行政上保证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等。
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和人祸,与周围许多事物都有关联。危机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预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比正确处理危机更有价值。而且,就成本和风险而言,有效地防止危机的出现,总比在危机发生后再实施干预更有意义。虽然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比如,人们为了避免“患上重大疾病”,平时会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等等。
除了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述,还可以巧妙地引用一些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作为论据,进一步阐发、支持论点。正面的成语如:居安思危,盛当思衰,防微杜渐,曲突徙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面的成语如:临渴掘井,亡羊补牢,临阵磨枪,江心补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答案] (略)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sdcrgk.cn/zsbyw/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