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山东成人高考报名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东省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2025年山东成考报名辅导入口

【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论学问

山东成考报名网 发布时间:2018-04-05 07:51:47



学习要点

 

五、学习要点

1、要点之一:

本文共有四个主要观点,除主旨外,还有另外三个观点。

第一要善于选择材料。首先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行剪裁,舍得割爱,写入文章的材料不能前后重复和自相矛盾。其次要选择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集中力量把主旨表现得深刻透彻。

第二要善于安排材料。首先结构要完整,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有中段,而且在各自必然的地位,还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其次,层次要清楚,轻重要分明,这也是一篇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第三文章要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学习要点二:

理解本文所用的类比推理方法。所谓类比推理方法就是两类属性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有关结论的一种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论证方法。

本文以用兵和作文类比。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兵在精不在多,文章的材料要少而精,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有条不紊。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部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力。作者通过以上相似之处的类比,十分自然的推断结论,即然用兵要选精兵,布阵也就很讲究。那么在作文中选择、安排材料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本文还以兵家的“常山蛇阵”与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相类比。推断出一篇好文章的布局,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的道理,由于作者抓住了类比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推理,比的事物又生动形象,因此推断出的结论既可靠而又有说服力,又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3、学习要点三:

分论点层次清楚的简要分析。层次清楚是完美作品结构上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作者在论述这一论点时,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指出文章须有层次;

其次论述层次清楚是指文章的头尾和中段,要各在其位,并通过生发和承接使文章成为完整的有机体。

再次,指出层次不清楚,即文章不通的毛病有多种,最厉害的是上气不接下气,主要表现为脱节断气,前后矛盾和意思杂乱。

最后,归纳以上毛病的根由,都在于思想疏懈。

4、学习要点四:

分论点轻重分明的简要分析。轻重分明也是完整作品结构上必须具备要件之一。作者在论述这一论点时,大致有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论述轻重分明的作用,它可以避免单调,起抑扬顿挫之致,可以使重者越显得重,产生强烈的效果。

其次,进一步指出艺术的特征是完整,要使完整做到整一完美,必须轻重分明,纲举目张。

最后,论述了在文章中做到轻重分明的两种办法,在层次上和篇幅分量上显出轻重。

 

六、写作特点

文章开门见山即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作者先是谈选择与安排的关系,然后谈选择,再谈安排,最后得出结论。具体论证特点为:

1、论点鲜明,阐释得当。

写论文就怕把论点摆出以后不加阐释,就堆砌例子。对所列举之例不加分析,就匆促地得出结论。这是有些论文的通病。本文却不是这样。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当即加以分析解释,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论点,即提出这一论点的必要性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才正确。如作者说“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这就从材料,材料选择,材料安排的关系入手,告诉读者选择与安排的重要。进而又说:“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加以恰当的例证分析,就使读者明确了“不同的选择与安排”,“有他的独到的艺术手腕,所以仍可以有他的特殊的艺术成就”。怕你不懂,又引了斯沃夫特的名言,并以战争用兵比之,把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命题,生出了更新更深的意思。以下在具体论及选择和安排时也都是这样。随着论证的展开和深入,不断引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启发着读者的思考。

2、信手拈来,旁征博引。

写论文还怕板着面孔讲死理,一根筋。或把问题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墜入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本文不是这样。作者把一个文艺理论问题,讲得很生活,很通俗,或引世界名著,或引著名作家的经验之谈,或讲些人们都熟悉的道理,却又处处纳入自己所论的问题之中,且入情入理,让你不得不认可,不得不接受。如在论及选择时,作者就引用了“天下老鸦一般黑”、“射人先射马,擒賊先擒王”这样深刻又普及的成语和《哈姆雷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中外名著的例子;在论述安排时又引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国学者莱森以及中国清代学者章学诚的话语,还用了中国的史部要籍《左传》、《史记》以及《论语》、《孟子》和《周易》。这固然证明朱光濳先生的博古通今,对中外文学、史学及哲学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更说明作者在论述问题时开阖有度,不拘死理。把抽象的问题尽量具像化,给读者以更广阔的联想和思考的空间。这些论据十分充足,看似随意为之,若没有“厚积”又哪能有此精当的发挥呢!

3、类比得当,因果互证。

本文除归纳与演绎之外,多外用到类比论证和因果互证,这使得全文充溢着一股严密的逻辑力量。类比,是指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它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由于其前提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推出的结论也确定可靠。如作者在论述“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这一道理时,以排兵布阵为例,将一个枯燥的理论问题写得饶有情情趣。像这样的类比文中多次出现,如以“常山蛇阵”与文章布局相比;以字画的阴阳向背与文章命意作比等,就是典型的以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果互证,亦很突出。在论及“有选择就必有排弃,有割爱”时,文写道:“在兴酣采烈时,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样样都好,尤其是费过苦心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似未免可惜。所以割爱大是难事,它需要客观的冷静,尤其需要谨严的自我批评。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堕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此中,有原因导致的结果,又有果追溯了原因。此种因果互证在全篇比比皆是。论证笔法的灵活多变,使全文充满了生气和力量。

 

论学问

 

第十四篇  论 学       

  

一、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一位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是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及散文家。他通过持之以恒地用科学方法思考及依靠观察而非权威学说获取知识的态度成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的《培根散文集》是英国文学中这一流派的典范,并被誉为英语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所运用的一些新鲜词汇还进入了英国文学传统。他的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

 

二、《论学问》简介

《论学问》(<<Of  Studies>>)是培根58篇散文集中最著名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学习的主要的目的,不同人采取不用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是如何对人的性情品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论学问》的语言有气度并颇有说服力,结构简练而紧凑,向读者揭示了培根对学习的自然客观态度。

 

三、课文主旨

本文全面而具体论述了学问的用途和治学的目的方法。

 

四、论述结构分析  

第一层(第1自然节):论述学问的用途。

先论学问在的三种用途(娱乐、装饰和增长才干);

再论对待学问的不正确态度(偷懒、虚伪、武断);

再论学问与经验的关系(互相促进);

再论对学问的运用(几种各不相同的态度);

最后归结到读书的目的(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第二层(第2自然节):论述治学的方法。

先论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来学习(精读、勤读、全读、略读、选读);

再论不同的治学方法有不同作用(阅读能……、会谈能……、写作能……);

再论不同学科的书,对人有不同的作用,结论是“学问改变气质”;

最后说应针对自己的缺陷(改变气质)选读不同种类的书。

1、在学问的三个用途论证中,重点论证的是“增长才识”,由此进一步论证到“才识”是和实践能力相关联的。它不是埋首书本的“偷懒”;不同于用作装饰的“虚伪”;也不是尽依书本教条断事的“怪癖”。而是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考验,又从实践中提炼发展丰富的“才识”。其最终目的是要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2、在治学方法论述中,认为阅读需要有会谈、写作的配合,而论证的重点在读书方法上,人生有限,书海无边,要学会选用不同的方法读书,明白读不同种类的书可以改变人的不同气质,要针对自己的缺陷读书学习。

3、理解难点在于译文词语和现代汉语通行意义不吻合。

娱乐,指幽居养静;

装饰,指熟习辞令;

锻炼,指培养启迪或检验发展;

经验,指实践活动。

4、比喻:

⑴野生花草:人的天赋;

⑵无味蒸馏水:读他人节录的重要书籍;

⑶地球有益于……四句:学问改变气质;

⑷读书“一尝、吞下、咀嚼:不同的读书方法。

 

五、重要段落简析

1、“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可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这个论点极富积极意义,因为它不仅说明了学问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的道理,而且还证明了学问可以补救人的个性的弱点,体现了作者“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

2)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所谓比喻论证是一种借助于打比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的论证方法。本文列举多种运动方式治疗肉体上病患的好处,就是一个比喻,以此来证明学问可以补救精神上的缺陷的论点。这种比喻论证既生动形象,而且道理也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3)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句。共有两处:一处是“‘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骑马有益于头脑。”另一处是“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

2、“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拟修辞方法,作者将读书比拟作吃东西,显得生动形象。“尝”指选读其中一部分;“吞下”指的是全读,但不必细心读;“咀嚼消化”则不仅要全读、勤读,而且要精读、细读。

 


免费领取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sdcrgk.cn/zsbyw/3412.html

山东成考交流群

山东成考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