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往事
往事
第二十二篇 往 事(一之十四) 冰 心 一、冰心简介 冰心(1900年~1999年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1918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次年该校并入燕京大学)学医,后转学文学,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23年秋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1926年,冰心在美国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6年署赴欧美游历,经日、美、英、法、德、苏等国。1938年迁居昆明。1946年回北平。1948年至1950年在东京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1951年辗转返回北京。冰心自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后,陆续写了一系列的小说、散文和诗歌。还翻译出版了泰戈尔的诗集、剧作和其他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冰心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副主席。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1983年开始出版3卷本《冰心选集》。冰心的散文作品,大都是“美文”。她的《寄小读者》、《往事》等,清新隽咏,朴素晓畅、简洁凝炼,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其近年的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文风上都更为老辣。 二、《往事》简介 《往事》为冰心的早年作品,分为(一)、(二)两个部分,共20多篇,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以及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各单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之爱的讴歌。本文是第一部分的第十四篇。 三、语言知识积累 1.极:终极,到头。 2.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容颜美得像桃李,态度冷寞得如同冰霜一般。常以此形容美如仙而难接近的女子。 3.曳(ye):牵引,拖。 4.璎(ying)珞(luo):同“缨络”,用珠玉穿成的装饰品,多用作颈饰。 5.狂飙:暴风。 6.回波电笑:形容大海在霞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像眼波回盼,笑颜绽开。回:犹“回眸”。波:指眼波。电:用为闪现之义。 7.“海化”的:指有像大海那样性情的人。 8.有容:宽容,宽宏大量 9.虚怀:空怀,虚心。
|
文章分析
四、文章分析 这篇散文是写海的。作者每次拿起笔,“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每次和朋友谈话,“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可见,“海”在冰心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位置。而作者或因“太单调”而搁笔,或因“太单调”而默然,一直没有写出。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可这次在与弟弟们的夜晚长谈中却“词锋”顺畅,联想无极。这看似“不经心”的几笔,就把读者完全吸引了过去,耐不住要听一听他们究竟要谈些什么了。这种魅力,不在重锤下的震撼,而在温馨中的“诱惑”。读者于是在这种“诱惑”下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海”的“世界”中去了。 那么,冰心笔下的“海”,究竟是怎样的呢? 大海,可谈的的确很多很多,作者略去了海潮、海风、海舟……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象,而集中谈了十分难于捕捉的“海的女神”。 “海的女神”虚无缥缈,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活灵活现:她时而明媚,时而阴沉;她有“扇旗”,有“侍从”,有“白衣蓝裳”,有“新月的梳子”,有“明星的璎珞”;她在狂飙中驱走,淹没了船只;她在雨中忧愁落泪;也在霞光中“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如此这般,作者把海的女神的性格: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与广博做了如诗如画的具体的展示。这种用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抒写作者自己的主观情致的表现手法就是托物言志的。这里,作者是以大海女神的神情姿容,展示出作者心目中所崇尚的那种丰厚博大的胸怀和美德。由于托物言志是以拟人(对所描写的对象作人化的描写,即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所以令人感到真切,而所刻画出的海的女神的特殊性格,她的喜、怒、愁、笑,乃至绰约的风姿,均表现得淋漓尽至,细心读来,着实令人钦佩,令人信服。 作者所表现的这种性格,是借托对海的女神的描写表现的。这种写法可称之谓“托物言志”。我国古代有“托心”之说,即把心情、意念寄托在某种物象上。三国时代的文学家嵇康在《琴赋》中就有“顾兹桐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的句子。假物即借物。“假物以托心”的通俗理解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借外物来寄托。至于心里所想的是道理,是志向抱负,还是一种向往,一种情怀,那就因人而异了。这里的理、志、情……若是直接宣泄出去,也无不可,而终究因无所凭依,易显直露、空泛,往往很难达到感人的目的。如果寄托在外物上,做曲折的表达,那么深刻的道理可以浅出,抽象的哲理也可以形象化、具体化地得到阐发,且可以融情于理,也就是说,可以收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客观效果。那种种难言的感情,也常常因为“物化”的缘故,而能够从容生动地表达,并产生出感人的魅力。 冰心先生的《往事》中的许多散文以及她的《一支木屐》都是采用的这种表现手法。本文中“海化”的具体涵义,就是通过这托物的手法,令读者心领神会的。即使在当今的时代里,如何做一名“海化”的青年,也当是每一个青年人应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这或许就是今天阅读这篇散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吧! 五、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姐弟四人一场关于大海的谈话,赞美了大海的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与广博的品格,召唤我们做一个“海化的青年”。 六、艺术特色 文章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和拟人化的手法,使行文清新动人。 此外,文章采取姊弟对话的方式,笔法灵动,读来不仅亲切,而且易于接受。
|
背影
第二十三篇 背 影 朱自清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1931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现实使他逐步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二、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三、文章分析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回家变卖典质”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回家变卖典质”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sdcrgk.cn/zsbyw/3419.html